硅橡胶自粘带的基材选择,决定了其基础性能的上限,其中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是常用的核心材料。这种硅橡胶的分子主链由硅氧键(Si-O)构成,键能高达 452kJ/mol,远高于普通橡胶的碳碳键(347kJ/mol),这使得它天生具备优异的耐温性,能在 - 60℃~200℃的环境中保持分子结构稳定。
与纯甲基硅橡胶相比,引入少量乙烯基(摩尔分数通常在 0.05%~2%)是关键改性手段。乙烯基的存在为后续硫化过程提供了活性位点,能促进分子链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让胶带在拉伸后不易断裂,拉伸强度可从纯生胶的 1~2MPa 提升至 8~12MPa。例如,在电机绕组防护中,这种结构能确保胶带在长期振动下仍保持完整性,而不含乙烯基的硅橡胶制品则易出现开裂。
此外,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分子量需严格控制在 50 万~80 万。分子量过高会导致胶料过硬,加工时难以压延成均匀薄片;分子量过低则会使成品强度不足,在户外风吹日晒后易老化破损。